平安校区 代理招商 沪鑫堡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距·离·展·会·开·幕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地方高校发展之道
作者:陆林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24.05.13
信息摘要:“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如何发挥区位、学科和资源优势,加快内涵发展,形成特色品牌,加快打造一流大学群体,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安徽工业大学”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如何发挥区位、学科和资源优势,加快内涵发展,形成特色品牌,加快打造一流大学群体,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安徽工业大学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与实践新的办学治校理念。近年来,学校探索形成了“明要求、定主题、筑高地”的办学治校理念,走出了一条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利于自身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坚定办学方向,明确发展目标

  学校基于对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研判、对自身办学传统和发展现状的认识以及对未来长远发展的思考,明确提出了坚守信念、坚持梦想、坚定信心、坚韧不拔的工作总体要求。

  坚守信念:夯实政治基石。学校深刻认识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最独特、最突出的优势,是高等教育现代化最本质、最鲜明的特征,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政治保证。学校对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培育创建“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为契机,构建了基于“三大体系+三大平台+五提工程”的“三三五”党建工作大格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凝心铸魂,在抓基层、打基础的同时,注重抓特色、树品牌,深入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的高度融合。

  坚持梦想:明确发展方向。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生命线。为此,学校确立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特色高水平大学,到2035年建成国内知名特色高水平大学,到2049年建成有国际影响的特色高水平大学。这一目标不仅为学校的发展擘画了清晰的蓝图,更激发了全校师生的奋斗激情,共同朝着梦想进发。

  坚定信心:指明工作路径。高等教育的系统转型与功能再造,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即从追求规模和速度的要素性增长转向注重质量与效益的内涵式发展,从高等教育体系自身独立成长转变为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协同打造融合共生体系。学校积极寻求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合作支持,为培育行业特色和综合办学优势持续发力,坚持走“以工为主、服务行业、融入地方、创新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在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转型中不断展现地方高校的自信。

  坚韧不拔:彰显奋斗精神。办学治校是一项综合化、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始终坚守信念、锚定目标、明晰方向,并以此为指引,久久为功、善作善成。2023年,学校提出了“坚持改革攻坚再深化、守正创新提效能、团结奋斗强作风”的主旋律、主基调、总纲领,在人才工作、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均取得关键性进展和突破性成果。2024年,学校牢固树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恒者常胜”的理念,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改进作风为保障,以优化内部治理为抓手,以全校上下坚韧不拔的决心和毅力,持续打造攻坚升级版,力争在党建引领示范、学科建设升级、师资队伍筑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创造新业绩、展现新作为。

  明确两大主题,强化内涵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学校积极探索三者相互关联、辩证统一的内在机理,树立“大教育观”,强调办学治校的两大主题是培育时代新人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彰显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时代价值。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这要求高校将人才培养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强化思想价值引领。地方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深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协同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引导青年学生茁壮成长、砥砺成才,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另一方面,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地方高校要紧贴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布局、产业结构,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分类发展的新机制,既强化传统优势,又积极探索新兴领域,特别是交叉学科的发展,以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回应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要求。高校必须深刻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产业发展需要为导向,积极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努力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学校以获批安徽省首批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单位为契机,修订科研制度12项,充分赋予科研人员自主权,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管理和服务;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组织科研力量开展研究,为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提供技术支持,助力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建成全球首台工业级低碳炼铁高炉,牵头创建涂层国际标准分委会并主导制定国际标准10项,成立表面领域国际标准联盟;与地方政府共建技术创新研究院、大学科技园,加快培育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合一”创新创业生态。

  诠释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时代内涵。高校人才队伍是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主力军,是教育改革创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只有牢牢抓住人才这个宝贵的战略资源,才能在竞争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学校成立了人力资源处,推动科室改革、流程再造、理念更新,突出培养人才、引育人才、服务人才;推进人才梯队建设,目前拥有各类国家级人才25人次、省级人才140余人次,先后有17位两院院士受聘学校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62.4%;着力破“五唯”,修订职称评审等系列制度,开展分类评价、周期评价,突出质量评价;注重教师思想引领和典型选育,2人获评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

  突出内外协同,构筑发展高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这“六个必须坚持”相互联系、内在统一,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学校为协同落实“六个必须坚持”要求,提出了“强内核”与“引外脑”相结合的发展架构,驱动学校发展迈出新步伐、实现新跨越。

  “强内核”表现为立足自身改革攻坚、创新突破。学校大力实施七大攻坚项目,将攻坚项目作为统揽全局的顶层设计、统筹工作的重要方法、统领发展的强劲引擎,着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七大攻坚项目涵盖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提质增效、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科教育教学“理念·机制·管理”一体推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支撑服务能力、博士点培育与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深化人才人事和约束激励政策改革、文化智慧绿色校园建设等重大课题。学校把实施攻坚项目与实现“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年度工作要点结合起来,取得了以重点突围带动全面提升、以难点破解推动全速超越、以亮点频现促动全局开花的显著成效。

  “引外脑”表现为跳出自身拉抬标杆、等高对接。学校树立“跳起来摘桃子”的发展思想,聚焦关系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确定高标杆、制定严要求,保证既具有挑战性,又具备努力奋斗的可行性。校党委书记亲自带队赴沪苏浙等地高水平大学调研学习,深入推进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全校各二级单位立足安徽、面向国内,选择了若干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展调研,查找差距不足,剖析问题根源,提出解决对策,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贡献更具针对性、借鉴性、可操作性的理念思路和方案举措。切实强化比肩看齐、争先进位的意识,在重点领域寻求与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对接,以期在更高发展舞台上实现更大提升和进步。

  (作者系安徽工业大学党委书记)